
文/陳嘉儀
近幾年,隨著《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盜墓IP影視劇的熱播,古墓獲得了越來越高的關注度,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也出現了大量古墓題材的短視頻。據《半月談》官微報道,抖音上以“古墓”為話題的視頻播放量近4億次,此類短視頻內容較蕪雜,既有探訪作為景區(qū)開放的帝王陵墓,也不乏人跡罕至“野墓”的探秘之行。
古墓題材短視頻的走紅一方面反映出大眾對于文博題材的喜愛,近年來《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文化綜藝節(jié)目的火爆也可以證明公眾對于文博題材的確具有獨特的興趣度,但另一方面這種形式的走紅也引發(fā)了更深層次的憂慮。這些探墓視頻的受眾大部分并非真正的“文物愛好者”,他們觀看視頻的原因僅僅是為滿足自我的獵奇心理,而非欣賞文物或獲取文物知識。這實質上仍然是一種消費主義的心態(tài),隨著大量考古紀錄片、文創(chuàng)綜藝節(jié)目的涌現,文博在近幾年快速大眾化,但公眾不滿足于消費司空見慣的博物館及開放參觀的陵墓,而是轉向追求更加新奇、刺激的探秘、考古過程。
正是受到這種“消費主義”的指引,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古墓題材的短視頻拍攝領域。此前河北邢臺廣宗千年古墓群的發(fā)掘現場就曾引來直播狂歡,為了拍到考古現場,從全國各地趕來的主播們“各顯其能”,有的爬到樹上,有的站在汽車車頂。有網友調侃“拍視頻的比考古的人還多”。的確,這種直播狂歡不僅可能干擾正常的考古工作,而且大部分主播并非真正關心古墓發(fā)掘情況,只是為滿足網友的娛樂化心理以此吸引流量和眼球。現在短視頻平臺上的許多探墓博主也如追逐熱點的網紅主播一樣,并非專業(yè)的文物研究人士。他們大多以自己現有知識水平對墓葬結構和文化進行解讀,因此許多相關短視頻對古墓知識的講解較為淺顯甚至會有誤導公眾的情況。除此之外,探墓者拍攝的不少野墓實際上已經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非專業(yè)人士私自探索古墓極易造成墓葬本體以及墓葬內文物損壞。
探墓視頻的走紅實質上也反映了基層文保監(jiān)管工作的缺失。2020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賀云翱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在全國行政機構改革中,省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在機構編制和隊伍建設上總體得到了加強,但市縣級的文物行政機構和編制被大幅撤并整合。許多地區(qū)基層文保隊伍的萎縮導致監(jiān)管的乏力。私自探訪古墓的行為不值得提倡,但是社會對于文博考古知識的需求也應順勢而為。一方面要改變當前基層文物保護部門人手力量不足的局面,加強監(jiān)管防控;完善文物保護管理法規(guī)和制度,及時對損壞文物的行為進行處罰。另一方面可以對真正熱愛歷史文化的短視頻拍攝者進行專門的訓練,引導他們普及專業(yè)科學的文物知識。疏堵結合,方能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向公眾有效傳播文化遺產所承載的文化價值。
責編:陶妞
來源:岳塘新聞網
“我愛湘潭我的家——岳塘記憶”文化打卡點:法華山
“我愛湘潭我的家——岳塘記憶”文化打卡點:山市晴嵐
“我愛湘潭我的家——岳塘記憶”文化打卡點:昭潭
“我”和岳塘的故事|蔡蔡和大喬:返鄉(xiāng)青年 逐夢“綠心”沃野
“我”和岳塘的故事|朱大可:深耕岳塘 開拓創(chuàng)新 成就電氣“小巨人”
岳塘區(qū)“我愛湘潭我的家”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主題活動暨“活力湘潭 快樂走娃”活動啟動
文旅新區(qū)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見“世外桃源”
我愛湘潭我的家|岳塘區(qū):歡天喜地鬧元宵
下載APP
分享到